今十二月十四日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許墀所啓, 臣於武臣討捕使治盜事, 竊嘗有慨然者, 故敢此仰達矣, 荒政十條, 治盜居一, 當此連歲大侵之日, 盜賊群起, 民不聊生, 治盜之政, 固不可少緩, 而第念凡所捕治之盜, 或出, 於陳告, 或出於援引, 其間豈眞無被誣之類乎, 必須先加盤問, 而得其終然後, 始宜下杖, 杖下雖服, 而贓證符合然後, 始明爲賊, 而近來武臣之治盜則不然, 不問贓證之有無, 隨其告引, 而輒加酷刑, 酷刑之下, 人孰堅忍乎, 外方亂杖之杖, 酷大於京中捕盜廳, 數杖纔下, 足背拆折, 不獨此也, 亂杖不服, 則施以淫刑, 幸得其承服, 則不復究覈其虛實, 而被盜之家, 不行質問所賊之贓, 不推去處, 便爲考覆啓聞, 務要善治盜之名, 此豈仁天之心, 而亦豈聖上欽恤之意乎, 臣雖不敢誣一世治盜者, 而若是者, 蓋居十七八, 自上若留意, 下覽於諸道討捕使狀啓, 則可知臣言之不妄也, 或有十盜就服之招, 兼出於一張侤音, 而贓證亦無推問之處, 於此亦可見初不各推閱, 務盡詳審之狀矣, 一入告引, 無有得脫, 人命公事, 寧容如是, 臣意則自朝家, 別樣嚴飭諸道討捕使, 凡被告被援者, 尤致詳審, 雖爲就服, 而必須質問其被盜家, 又覆其贓證符合與否, 十分明白其爲贓然後, 各項推問招辭, 一竝修啓, 俾無襲蹈前習, 錯謬獄體之弊何如, 檢討官宋徵殷曰, 洊歲飢荒, 民無怛心, 竊發之患, 比來特甚, 朝家深以爲慮, 每講治盜之策, 至於諸道守令, 亦多以武臣差遣, 臣意則不然矣, 古語曰, 治亂民, 如治亂繩, 窮民之爲盜者, 實由於飢寒所迫, 失其常性之致, 而一切以捕治爲務, 雖有一時止息之效, 終莫如功成安集之爲愈也, 朝家若純用慈詳愷悌之人, 敦尙惠化, 則此實爲止盜之良策矣, 許墀曰, 凡治盜之規, 若詳覈審問, 則自可辨別其虛實, 而武臣鮮能愷悌, 只以刑杖爲主, 故未免有誣服枉死之弊, 誠爲矜悶矣, 侍講官李徵龜曰, 盜亦人耳, 行盜賊之事, 豈其樂爲之哉, 上年農事, 稍爲豐稔, 故京外賊患, 頗似寢息, 而今歲凶歉, 又復如此, 竊發之患, 無處無之, 至於孤村, 計家剝掠, 將來之憂, 有不可勝言者, 檢討官所達, 安集之說, 誠爲治本之意, 而當此無恒之日, 猝難感化, 則捕治之擧, 亦安可但已也, 第浦治之際, 若不反覆詳覈, 則玉石俱焚之患, 亦不可不慮, 承旨之言, 尤爲切實矣, 以此申飭, 似宜矣, 上曰, 近來賊患, 無處無之, 不可不嚴加捕治, 而以愷悌人擇送之言, 誠爲根本之論矣, 治盜之際, 苟不詳審究覈, 則誣服枉死之弊, 在所必然, 各道討捕使處, 以此各別申飭可也, 上曰, 昔王全斌之伐蜀也, 屬汴京大雪, 宋太祖, 衣貂裘視事, 忽謂左右曰, 我被服如此, 而體尙覺寒, 念西征將士, 衝冒霜雪, 何以堪處, 卽解貂帽, 馳賜全斌, 予覽此, 忽念獄囚當此雪寒, 凍餒可哀, 曾已遣承旨, 摘奸典獄, 疏放輕囚, 而卽今歲首不遠, 日寒又如此, 意欲考見其罪囚輕重而處分之, 使之持囚徒案入侍矣, 參贊官許墀曰, 聖上此一念, 足以感回天和矣, 第囚徒案, 不過別書姓名, 只注略節罪目而已, 輕囚則放之亦無妨, 而至如重囚, 則似難只憑囚徒案而輕議也, 上曰, 不可以此囚徒案, 而輕議其重囚也, 許墀曰, 臣待罪刑房, 竊有區區所懷, 故惶恐敢達, 古者人君親錄囚之規, 必不如今啓覆之爲也, 蓋啓覆, 皆以一罪, 旣已勘律之後, 始行啓覆, 自上雖有特令分揀者, 而終不免爲法外之施, 此豈足爲欽恤之道, 凡重囚之類, 初行推問文案, 旣有依例請刑, 一番施刑之後, 則不復考見文案, 循例加刑而已, 故其間雖有情罪之可議者, 而無由自暴, 一年二年, 掩滯牢狴, 終於飢凍瘐斃而止, 若是者, 豈不感傷天心乎, 雖以近日典獄, 罪人檢屍狀見之, 只着布昌衣一, 布單袴一者多有之, 勿論其罪之如何, 而當此隆寒, 其勢必死, 此皆不卽處決, 待其自斃之類, 欽恤之意, 果安在哉, 若詳其已成之文案, 參其情罪之輕重, 則雖殺獄重囚, 必不無罪疑惟輕之類矣, 今觀刑曹囚徒案, 則或以殺獄, 或以咀呪, 或以强盜, 其他罪名甚重者, 其數亦多, 而經年閱歲, 處決無期, 舊者積滯, 新者繼入, 此實有司之過也, 今若使刑曹堂上, 時囚之未及畢究者, 趁卽推覈畢推, 而文案已具者, 勿論已啓聞未啓聞, 一一參考文案, 情犯之十分無疑者, 徑斃杖下, 亦不足恤矣, 日次施刑, 期於取服, 至於罪重而情輕者, 罪疑而宜輕者, 則參酌情罪, 論例所見, 與備局諸宰, 商確議定然後, 登對時仰稟, 自上參商情罪, 或施特恩, 則此誠古昔人君親錄囚之意, 而今日聖上惻怛欽恤之意, 不徒歸於區區輕囚之議放也, 上曰, 承旨所達誠是矣, 輕囚則卽以囚徒案抄出, 今日內分揀放送, 以示予欽恤之意, 而如殺獄等重囚, 則勿論已啓聞未啓聞, 分付該曹, 使之詳覈文案, 參酌情罪, 除情犯無疑者外, 罪重而情輕, 或罪疑而宜輕者, 刑官論列意見, 待登對時稟處可也, 許墀曰, 我國之事, 例多稽延, 必須定其期限, 使之趁歲前稟處何如, 上曰, 以此分付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