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朝喪禮補編 凡例
一, 五禮儀之成, 今已二百八十有餘年矣。列聖相承, 制度益備, 就中喪禮尤多因革。儀文之釐改者, 古今之異宜者, 必須一番整頓, 可以行之, 無礙 。我殿下, 當辛未孝純賢嬪之喪, 壬申懿昭世孫之喪, 取覽大小喪前後儀軌, 察其得失損益, 而更定之。仍命諸臣, 編輯爲書, 名以國朝喪禮補編。而只錄新修句語, 俾與原書參考, 必合兩書而通看然後, 可悉其首末。故倉卒之際, 難於互閱覽者, 病之。至丁丑春, 國家不幸, 貞聖王后禮陟, 未幾仁元王后昇遐。三都監擧行諸節, 皆用是編, 敦匠之臣, 有以不便於按行陳達者, 殿下又命設廳, 改修以便考閱。
一, 今於補編修改時, 有御製序文, 而壬申夏補編始修時御製小識, 亦依下敎, 名以前序, 竝載於卷首。
一, 編輯此書, 只爲國恤時擧行諸節。故原書凶禮中, 爲皇制擧哀以下四條, 及爲外祖父母擧哀以下十九條, 竝不錄。題位版·祔文昭殿兩儀, 則今所不行, 故闕之。
一, 自顧命, 至小喪入廟儀, 凡七十三條, 原書所無, 而增補者九條復後奠及朝祖儀, 今因特敎, 補入。梓宮加漆儀·梓宮書上字儀·梓宮結裹儀·發引奉辭儀·下玄宮時望哭儀·返虞祗迎儀, 以續五禮儀收錄。小喪入廟儀, 依壬申受敎, 添附。, 原書所錄, 而移附者二條。內喪請諡宗廟儀, 及上諡冊寶儀, 各附於原儀註之末。
一, 此編擧五禮儀本文處, 皆曰原書。
一, 此編有補, 有刪, 有改。原書所無, 而見今用之者, 則不得不補。原書所載, 而見今不用者, 則不得不刪。原書如此, 而見行之例, 不如此者, 則不得不改。而補刪改之際, 雖小節目, 一字句, 皆經稟裁。
一, 補刪改之出於特敎者, 稱受敎, 從續五禮儀者, 稱續儀。從各年儀軌者, 稱儀軌, 從各司謄錄者, 稱謄錄。從儀禮經傳者, 稱儀禮, 而儀軌·謄錄所載, 互有異同, 更經稟裁者, 亦稱受敎。至如書儀·家禮·喪禮備要·喪禮異同議等書, 亦多考據。然其參酌裁定, 皆出上敎, 故不復標其書名, 竝稱受敎, 而以受敎·續儀·儀軌·謄錄·儀禮等字, 別爲方圈, 以標之。
一, 所謂補者, 如復條, 陞自阼階四字, 及自內侍至燕几十二字之類, 加匡於所補之字, 竝標之。全條附入者, 如復後奠之類, 則於題下標之。
一, 所謂刪者, 如易服不食條, 素服下, 原書有素鞋二字, 而今刪之, 註以原書有素鞋, 襲條, 內侍下, 原書有盥手二字, 而今刪之, 註以原書有盥手之類。返虞條, 北壁南向下, 註自若王后至之東二十四字, 則刪之, 而不以原書註之, 此則以其刪否之亦不必論故也, 餘倣此。
一, 所謂改者, 如初終條, 安靜下, 原書內侍, 今改以宗戚之臣, 註以原書內侍。襲條, 先置下, 原書大帶, 今改以玉帶, 註以原書大帶之類。竝於所改字, 加匡懸註處, 標之。
一, 五禮儀, 只擧大喪, 而內喪, 則略以註見。此編亦主大喪, 而內喪如丁丑 仁元王后喪。, 內喪在先如丁丑貞聖王后喪。, 小喪如戊申孝章世子喪。, 小內喪如辛未孝純賢嬪喪。, 小內喪在先如戊戌端懿嬪喪。, 皆詳著之。然凡言內喪, 是內喪在後, 而其下不別言內喪在先, 則內喪二字, 包在先在後。凡言小喪, 是王世子喪, 而其下不別言小內喪, 則小喪二字, 包小內喪, 而若不別言小內喪在先, 則亦包在先在後。且小內喪之可倣內喪者, 則又不別言小內喪。覽者詳之。
一, 儀註中, 須以註明之者, 若欲每每懸註, 則將不勝其煩複。故初見處, 書以後倣此。虞祭以後, 去初見處太遠, 故更著于註, 又書後倣此。若只於本條內, 當考者, 則書以下同。
一, 服制條, 若一依他條例, 竝以註見, 則必不免繁氄眩雜之患。故因筵稟, 只錄大喪儀註, 內喪以下, 則別爲橫看圖, 附於其後, 以便考閱。
一, 服制條, 布之麤細, 五禮儀, 則只分四等, 續儀, 則依儀禮, 書以升數。而我國布, 闊狹及升數, 與中國異, 不可拘於升數。若五禮儀之只分四等, 又涉疎略, 故今以極麤·次麤·稍麤·略麤·略細·稍細·次細·極細, 分爲八等磨鍊。
一, 各條所入諸具, 低一字, 書於儀註, 每條下, 註以用處, 及進排衙門。其自內措備者, 註以內備, 其或減或除或改者, 竝依辛未·壬申·丁丑, 點下·書下·傳敎, 入錄。
一, 諸具中, 體樣之可考者, 別有圖說, 前本, 則寘於諸具之次, 今依五禮儀序例之例, 別爲圖說一卷。
一, 辛未·壬申受敎, 前補編, 分類作一卷, 附於儀註之後。今此改修時, 又以丁丑以後受敎, 一體彙分, 稍增其目, 通爲二卷。而新舊存刪, 皆經稟裁。懿昭世孫喪受敎, 亦依壬申本, 附錄, 而稍加裁刪。
一, 凡文字所尊敬處, 則必於極行書, 或空一字書, 而此編, 依五禮儀例, 竝連書。受敎卷, 則否。
國朝喪禮補編 凡例